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魏馮)12月1日起,《瀘州市白酒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條例》正式實施,國內首部酒文化遺產保護地方性法規在四川誕生,我國酒文化遺產保護再添一項創新實踐。
《條例》明確白酒歷史文化遺產項目的保護范圍。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上,提出名錄保護制,將保護的窖池、作坊以及儲酒空間限定在持續生產使用三十年以上且仍在生產使用的范圍,并將濃香型白酒生產窖池、醬香型白酒生產作坊和儲酒空間作為核心文化遺產資源列入名錄進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上,創新推出“技藝代表人”,保護白酒傳統釀造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條例》設計保護的退出機制,例如,有用的濃香型白酒老窖池空置半年以上、醬香型白酒老作坊空置一年以上,或損害自身名譽的“技藝代表人”等,均應退出保護名錄。
《條例》還明確區域性整體保護機制,鼓勵特定區域設立白酒文化生態保護區,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政策優惠、資金投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予以扶持,發展白酒文化產業和特色文化旅游活動。
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條例》積極推進建立集體商標和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機制;建立數據庫和數字化保護系統平臺,對進入名錄的遺產和技藝代表人以及白酒文化生態保護區進行數字化保護;采用酒鎮、酒莊等形式傳承、創新和發展瀘州白酒歷史文化;鼓勵普通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白酒傳統釀造技藝特色專業和課程。
違反《條例》的,將由市、縣級文化主管部門分類處罰。如破壞老窖池、老作坊和儲酒空間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最高將處以20萬元罰款等。
瀘州市是全國老窖池數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方。據不完全統計,酒類持證生產企業中,有三十年以上窖齡的窖池1.46萬口,其中,濃香型窖池1.39萬口,醬香型窖池686口,涉及企業122家?!稐l例》出臺后,這些窖池和酒企都將有望納入保護范圍。
瀘州市人大法制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條例》出臺后,將有助于消費者認識白酒歷史文化遺產價值,督促和引導企業對老作坊、老窖池和傳統固態發酵釀造技藝等保護和傳承,依托技藝代表人制度為企業提供人才保障,統籌協調城市建設與白酒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
|